摘要:“资本寒冬”是前两天的热词,然而有些投资人认为,寒冬只是相对应的。在猎云网研究推出的《2016年中国科技投融资白皮书》中的数据显示,16年的投融资案例也并不比前两...
在包凡眼里,2017年值得注意的是宽松信贷周期走到了尾声。互联网的创新遭遇了瓶颈,因此他认为机会在更广泛的新经济领域,这包括了从医疗健康、高端制造到大消费等范畴,唯一的评估标准是高增长。
创投行业的源头是创新,新的热潮总是与颠覆性的创新机会相伴的。但站在今天看未来,还没看到未来三年内会出现什么令人振奋的颠覆性机会,创新进入了一个相对瓶颈期。
他说道,如果一个创业公司在技术创新上没有根本突破的话,实际上很难形成长期的核心竞争力。
中国整个处于结构化变革的过程中,无论是经济、就业还是资产结构。什么是新经济?只要是有高增长、可持续的,都是新经济。
新经济的核心是成长率,即在一段时间里是否能可持续增长。这覆盖了从医疗健康、高端制造到大消费等等的范畴。尽管互联网遭遇了发展瓶颈,但跳出这个领域,比如新材料的发展依然是日新月异的。
宋炜指出,第一,未来身体的数据,健康的指数,每一天的变化都是可以通过大数据模型得出来,而且能指引什么时间吃药、吃什么药,这是大数据在大健康领域最直接的作用。
第二,根据预测的2016年经济形势变化,国家提出创新、改革,文创方面的战略,有大量文化娱乐产品会出现在我们生活中,未来数字娱乐化方面都是很好的应用。未来,大数据应用会让企业更精准的获得用户、服务用户。
第三,未来大数据与零售,比如汽车也息息相关,买车前后的事情都与大数据相关。购车前,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到用户的收入还有心理购买的预期。车后,可以购买服务,比如说保险,以及其他衍生品。未来,这些都会成为大数据指导购车的方向。
2017年,王晖最关心的问题是“资本市场的相对稳定性。
他判断,2017年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“要么已经结束,要么接近尾声”,尽管短期来说市场上的钱不会少,但中长期资本量可能减少。这意味着,“好的投资标的价钱更趋于合理。”
但对创业者而言,这或许意味着融资将变得更加困难。王晖说,“那些2014-2016年创业的公司,如果手里没有足够支撑12个月甚至18个月的现金流,他们会面临巨大挑战。”
他表示,之前互联网医疗的潮水已经退去:互联网医疗创业企业有一批会出问题,这些企业在2017年融资将变得更加困难。
与TMT行业关注赛道不同,医疗健康行业很少有赢家通吃的情况,所以不存在错过机会。医疗健康企业的成长和估值都比较线性,即便是A轮没赶上,也可以投资B轮和C轮。
在2017年,他提醒创业者:第一,要注意手里的钱。第二,要注意自己的精神和身体健康。创业是个很艰难的过程,对人心理和精神的折磨很大。
在许达来看来,2017年创投行业的走势,可能是L型底部那一横,但稍微会向上倾斜。他们看好互联网金融,同时会在人工智能、企业级服务和泛娱乐领域投入更多精力。
对被投企业创业者的建议,有三点:一是要对做的事情有信仰。二是要开源节流,要在短期内做到有收入,尽可能做到盈亏平衡,至少要减少现金流的消耗量。三是一定好的产品。
新的一年,顺为会在人工智能驱动的商业模式、2B(企业级服务)、泛娱乐三大板块配置专门的人。过去的重点,比如智能硬件、互联网金融、交易类相关的还是会继续关注。
另外,他还表示,任何一个垂直行业,比如金融、房地产、教育、医疗健康,这些在实体经济里体量很大的产业,都有可能产生新的商业模式。
人工智能基本上是依附于大数据的,目前看,比较好的应用场景应该是金融、医疗这两大块。
张震眼中的2017年,将开始逐渐回暖,会有更多的创业者重新开始思考甚至启动创业计划。对于已经创业的创业者,张震建议他们得要坚持,“千万不要放弃”;而对于新创业者,张震提醒其不要做别人做过的事,并避免追热点和做太烧钱的事情。
他表示,“资本寒冬”是相对的,并且未来持续的时间不应该太长,市场整体应该在2017年会逐步呈现出更为活跃、稳步上升的态势。原因在于,“寒冬”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,投资机构手里的钱都不少,大家都在等着更好的市场环境和投资标的出现。
对于新创业的人,在资本偏冷的环境下,他的建议是:第一,不要做别人做过的事情;第二,一定不要追热点;第三,不要做太烧钱的事情。前两项可以避免融资困难,第三项是让你的项目更加靠近商业模式和生意本质,你首先要能够活下去才能有后续发展。
2017年,国外的行业又会出现怎样的趋势呢?
猎云网也为大家收录了10位国外投资人关于2017年的形势预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