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0的十年,周鸿祎的蜕变与蛰伏

www.96kaifa.com | 2016-10-28 |

摘要:今天这篇我侧重于写“人”,明天我们会推送给你乾明的作品,他可能会聊的是“360安全卫士上线一年就用户千万,到底发生了什么?”看完今天这篇后,你可以期待下明天乾明的作...

本文作者黄有璨,三节课发起人,微信公号“黄的世界”作者。

三节课是首家互联网产品主题学习社区,提供最系统的产品 + 运营课程学习,定期出品有深度的产品观察 + 评论。

如需转载,请联系三节课微信公众号(ID: sanjieke),并注明出处。

Youcan写在前面的话:

今天的这篇内容,是我们就着360安全卫士正式推出10周年的节点而特地做的策划内容。同样围绕着这个主题,其实我和三节课的实习生乾明一起各写了一篇文章,我们觉得这种对比可能还挺有意思的。

今天这篇我侧重于写“人”,明天我们会推送给你乾明的作品,他可能会聊的是“360安全卫士上线一年就用户千万,到底发生了什么?”看完今天这篇后,你可以期待下明天乾明的作品。

另,本文为深度长文,完整读完约需要15分钟

(一)

2016年7月,作为国内用户体量最大的产品之一,以及360公司的核心拳头产品,“360安全卫士”这款桌面杀毒安全软件,迎来了它发布10周年的日子。

至此,周鸿祎和他所创办的360,也已经走过了10年有余。

有心者可能会注意到,相较于最风光的2010-2013年,近几年来,360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时间和吸引到的关注,是越来越少的。并且,这几年来,硬件、手机都未能大火,花椒这样的产品也尚还前路未卜,360也鲜少能看到如此前杀毒、搜索这样的“拳头产品”。

换句话说,这几年来,面向媒体、大众和用户的360,是一个略显弱势的360。

以老周一贯的“大炮”风格,这一局面初看起来,是有些不可思议的。

然而,低调、式弱的表象之下,未必不是蛰伏已久,谋定而后动。

2015年下半年,360宣布正式启动私有化,着力于回归A股市场。2016年7月,360对外正式宣布私有化完成,即将正式拆分为2家独立的公司,分别专注于提供企业级安全服务和消费者服务。

这些大刀阔斧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动作背后,让人心中难免会有感叹:也许360在一段时间以来的蛰伏和波澜不惊,很可能只是在潜心蓄力厚积薄发而已。

这也不禁让人联想起来周鸿祎曾经在2014年年底的360内部邮件上说过的那句名言——

像我这么倔强的人,总归会回来的。

某种意义上,我会觉得,360是一家个人色彩浓厚的公司,这家公司的发展史,其背后,实质上也是周鸿祎个人一些性格、心性的蜕变史。

所以这一次,我想抛开具体的产品,来聊聊周鸿祎这个人。

(二)

在互联网圈内,说到性格倔强,话语尖锐甚至是天生自带“仇恨撕逼”属性的,一般大家都会很容易想到两个人。

一是罗永浩,二就是周鸿祎。

这两个人,至少有两个地方是高度相似的——

1.他们都会对曾经伤害侵犯过自己的人铭记于心,睚眦必报;

2.他们的性格都过于犀利,爱憎分明,时常会在公众面前毫无先兆地面向某个自己的敌人开炮,也因此往往成为媒体的宠儿。

如果说罗永浩的尖锐可能更多源自于自己某些内在坚定的“信仰”以及或多或少的一些自大+目中无人,那周鸿祎的尖锐则可能更多来源于他潜藏在心内的一些“危机感”与“不安”。

2005年,奇虎公司成立。

在那一年之前,周鸿祎经历过的事情已经很多——

他带领3721与百度打过了三年仗,后来眼看着百度从自己身后做大,全面超越了自己,而3721也卖给了雅虎;他因为3721臭名昭著的“强制安装”,而普遍受到一大群用户们的唾弃;此外,在3721卖给雅虎以及自己成为雅虎中国总裁之后,老周的这一段职业经理人生涯也算不上顺利。在执掌雅虎中国18个月后,因为团队文化融合的问题,加上后来阿里巴巴入主雅虎中国,周鸿祎离开雅虎,且离开的方式应该算不上体面——无论是与杨致远还是与马云,他们之间的关系都不是那么顺畅。

所有这些经历,都多少属于那种“虽有一个不错的开局,但结尾却不尽如人意”式的。我猜,经历了这些的周鸿祎,虽然已经有了一些江湖地位,但内心无疑却有了更多的“危机感”与“不安”。

以当时的状态看,从雅虎中国离开之后的老周,内心应该是充满了某种“不甘”的。

此时的他,最渴望的事,很可能是希望证明自己。证明自己也能够做出来一款赢得用户认可的产品,证明自己也可以做出来一家不逊于百度、阿里和雅虎的公司,以及证明自己不仅可以开创一个不错的开局,也完全有能力引领一个圆满成功的结局。

而2005年周鸿祎离开雅虎后所创办的“奇虎”,正是老周在这一心境下的产物。

(三)

2005年的周鸿祎,35岁。这个年龄的男人,已过而立,尚未不惑,往往极度渴望证明自己。

对当时的周鸿祎,正是如此,他自认不比李彦宏、马云差,为此前3721在收入比百度要好的情况下“贱卖”给了雅虎而感到懊悔。所以,当时已经手握雅虎核心技术和团队的他,特别希望打一场“速胜”的仗。

2005年成立的奇虎,本意是要做“搜索”,背后影射着的,是周鸿祎希望同时斗败百度和雅虎——两个与他此前恩怨不断的对手。

而当时的“360安全卫士”,还叫做“流氓克星”,基本是个不入周鸿祎法眼的东西,其本意只不过是一个想要用来推广“奇虎搜索”的插件而已。背后的逻辑是:当时用户浏览器上已经被强制插满了各种插件,于是奇虎就想做一个叫“流氓克星”的东西,先把那些烦人的插件干掉,再给用户推荐奇虎搜索插件。

此时的老周,在行事风格上,多少沿袭了3721/雅虎时代的“取巧”心态,更希望能够找到一条捷径,然后迅速战胜和超越对手。

然而,后来事态的发展却事与愿违。

超过200人的团队,每月上百万推广费用的奇虎搜索始终不见起色。而本来只是从属角色,仅有10几人团队的360安全卫士却获得了迅速发展,到2007年,360安全卫士的装机量已经达到了几千万。

我感觉,差不多就是在这个时候,老周开启了自己的第一次蜕变。

蜕变的助推力来源于两方面。

一是,自己全力主推,投入重兵且布局完整的奇虎搜索(当时的奇虎,同时在做火车票、衣食住行、BBS等各种垂直搜索),居然在内部会完败于一个10几人的小团队——只是把“安全”和“杀毒”这么两件事做到了极致的桌面软件安全卫士。两相对比之下,他受到的冲击是巨大的。可能差不多就是在这个时候,老周开始深刻感受到了“以用户为中心”的力量。

一般来讲,我认为存在两个角色侧重各自不同的周鸿祎,一是作为一个产品经理的周鸿祎;二是作为一家公司CEO的周鸿祎。

前者,借由3721萌芽,到360安全卫士的一统江湖而臻至大成。在此后周鸿祎出版的《我的互联网方法论》一书中亦可看到,差不多就是从这个阶段开始,周鸿祎开始大谈“要尊重用户”、“要做减法”、“微创新”等等理念。

而后者,也即作为一个CEO的周鸿祎,从360安全卫士和360杀毒,可能才刚刚开始自己的成长。

这与我们将要讲到的老周在此阶段发生蜕变的第二个推动力也有关,那就是:他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与傅盛的决裂。

(四)

老周与傅盛之间的故事,堪称过去10年的互联网世界内最引人瞩目的恩怨情仇之一。

我试图为这个故事梳理出了一个较为为简洁的版本,大体是这样的——

2003年,时年25岁的傅盛加入了3721,同年,老周把3721出售给雅虎。

2005年,老周从雅虎出来,要做奇虎,老周给当时还在3721团队的傅盛打了3个小时电话,邀请其加盟,傅盛权衡下,拒绝了包括百度在内的许多公司的邀请,同意加入奇虎。

2005年开始,傅盛在奇虎开始作为产品经理负责“360安全卫士”(据说这个名字都是傅盛取的),而老周则亲自负责搜索。然而,2年之内,搜索烧钱无数,进展寥寥,而360安全卫士则在傅盛的带领下出人意料地取得了飞速成长,以极低的成本获得了数千万用户,并延伸出来了360杀毒、360安全浏览器等一系列重要的产品线,傅盛本人在360内部的威望和影响力也开始扶摇直上。

2008年,奇虎的搜索业务迟迟不见起色,而360的用户突破一亿。老周终于下定决心砍掉搜索,专注于安全,甚至公司对外的形象和品牌也开始主打“360”。恰从此时开始,老周与时年30岁的傅盛之间的问题开始凸显——背后的核心问题是傅盛身上潜在的“功高震主”,以及“360到底是姓傅还是姓周”的问题。

2008年5月,老周某次与傅盛探讨产品,说起360半年都未加新功能,傅盛反问:奇虎之前做了那么多垂直搜索,但做起来了吗?这句话无疑激怒了周鸿祎。他说:傅盛,你做好了360,我没做好搜索,你就可以跳起来跟我争了吗?此事开始成为二人间决裂的导火索。

2008年9月,时任奇虎360总经理的傅盛从360离职。离职时,360与他签了一个极为严苛的协议,包括18个月内不能做任何与360有竞争关系的产品,不能加入跟奇虎有竞争关系的公司(包括了当时几乎所有的主流互联网公司),日后傅盛创业的公司不能接受360员工加入,永远不能公开讲对奇虎不利的话,等等。

从奇虎离开后,傅盛在经纬中国做了2年副总裁,日后又接受了雷军的投资做了可牛,期间无论市经纬的张颖,还是雷军,都收到过周鸿祎的带话:不要接收傅盛,接收就是作对。

2010年,傅盛创办的可牛推出可牛杀毒,上线第一天开始就被360全面拦截。自此开始,傅盛打破沉默,开始公开在媒体上指责360和老周,此后可牛与金山网络合并,傅盛任CEO,开始正面与360对抗,甚至2011年,360状告傅盛盗取360技术机密开发可牛杀毒,周傅二人的反目成仇,自那时开始,一直持续至今。

与傅盛之间的这段恩怨,是非暂且不论,但对于周鸿祎当时心中的“脆弱”和“不安全”,无疑是一次凸显和放大。无论中间谁对谁错,他显然在整个过程中最担心的事,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傅盛会从自己手中夺走些宝贵的东西,即便在奇虎内部老周本人占据着绝对控股权,且傅盛基本没什么太高份额的股份。